当下,近视眼人群不断攀升,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矫正近视。何氏眼科医生提醒大家,就目前的医疗技术而言,人一旦得了真性近视,还没有哪种方法能完全“治愈”近视。然而,医院或商家依旧推出各种“根治”近视的方法,其中不乏“老中医祖传秘方包治近视”等让不少人趋之若鹜。
如今,近视眼影响了形象、升学甚至就业,这让很多家长、年轻朋友感到烦恼。然而,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各种科学手段尽量控制近视度数不要增加,或者减缓近视度数增加的速度。而不是轻信所谓捷径、偏方,真性近视是不可逆的,不要让治近视适得其反。
下面就为大家列举几个真性近视的矫正方式:
1、框架眼镜
框架眼镜是全世界公认的近视矫正方式。若无考试、升学、就业等方面的需求,可以考虑长期配戴框架眼镜。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配戴适合自己眼部条件的框架眼镜,不仅仅是度数的适合,这就需要到有医学验光资质的正规机构验配。
2、硬性隐形眼镜
硬性隐形眼镜是目前有效控制近视发展的矫正方式。包括MCT角膜塑形镜、RGP、全角膜接触镜等。以角膜塑形镜为例,通过对眼角膜进行轻柔、无痛的塑形原理来改变屈光状态,并有效控制近视增长。由于适用年龄范围广,也是近年来受青少年家长青睐的矫正方式。
3、近视激光手术
近视激光手术是目前年轻人热衷的矫正方式,它能够立竿见影地恢复清晰视力并摘掉眼镜,该手术可满足当下各种体检中的视力要求,包括高考、参军、公考中的体检等。需要注意的是,医院接受手术,因为通过严格术前检查有30%人群是不适合的。
4、ICL后房型晶体植入术
ICL后房型晶体植入术是一项更适合矫正高度、超高度近视的手术方式。很多眼部条件不适合近视激光手术的患者可选择ICL。它与近视激光手术从原理到方法均完全不同,通过把适合患者眼睛度数的晶体植入到眼睛来恢复清晰视力,也是近年来比较火的手术方式。
上述这些近视矫正方式是目前能够有效矫正近视的主流方式,医院应用的方式。具体选择哪种方式,医院并结合个人实际需求为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矫正方式才是安全、理想的视力恢复途径。
关于散光和其他几个近视误区,你必须知道!散光度数会加深吗?
答:散光是进入眼球的光线无法聚焦在视网膜成为一点,而产生双影的现象;近视是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方而导致影像模糊。一般来说,散光度数不太会增加。
散光(乱视)与角膜的弧度有关,是眼睛一种屈光异常的状况。由于眼球前面(角膜部分)呈椭圆形,光线经过眼球屈折(折射)后,水平光线和垂直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多个焦点(正常的焦点只有一个)而产生双重影像。
不像近视,大部分人的散光不会持续加深,就算加深也不会太多,除非有先天性圆锥角膜的疾病(随着年纪,散光度数会慢慢增加到~度以上)。如果散光度数~度,而且还在持续增加,就需要请医生检查,注意是不是有圆锥角膜的毛病,否则恶化时可能需要移植角膜。
近视的成因是因为眼球增长增大,光线经过眼球屈折后,聚焦在视网膜前方(正常是聚焦在视网膜上面),所以影像不清楚。
近视的有哪几种?
答:两种。一种是“屈光性近视”,另外一种是“轴性近视”,大部分近视者属于“轴性近视”。
“轴性近视”是因为眼轴过长,使得远方物体的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所造成。有80%的近视人口都属于这一种。孩童近视后度数会一直加深,原因就在于眼轴越拉越长。
“屈光性近视”的肇因不是眼轴过长,而是当眼球在观看远方物体时,因为眼角膜及水晶体的曲折率比正常人高,导致焦点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而不是视网膜上,因此无法看清楚东西。
假性近视为何会弄假成真?
所谓的”假性近视”,就是一种轻度的“屈光性近视”。这是因为睫状肌过度用力使得水晶体变厚,光线曲折过多,看远方物体时焦点会落在视网膜前面。检查时,医生会点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剂)来放松睫状肌,如果水晶体恢复原来较薄的厚度,变成没有近视的状态,就是假性近视。
多数医师认为,屈光性近视是因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睫状肌长期呈现紧张状态。长期下来,我们的身体为了配合这种工作情况,眼轴干脆增长,就不用一直用力,于是眼轴就会越拉越长,变成真正的“轴性近视”了。
角膜眼角膜不是指眼睛角落的膜,而是我们俗称的“黑仁”(黑眼珠)。其实,眼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因为里头较暗,所以远看就变成深黑色,但近看时可以透视到里面的褐色虹彩。西方人的眼珠会呈现出淡蓝色、淡绿色,就是因为角膜后面的虹彩色素较淡,但他们的角膜同样也是无色透明的。眯眼睛会导致近视度数加深吗?
答:有可能,保护视力要以“轻松”看清楚为原则
每个人大概都有眯着眼睛看东西的经验,稍微眯一下眼睛就会看得比较清楚。然而,这种行为却可能隐含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或散光)的情况,家长若发现孩子经常眯着眼睛看书或看电视,可能有度数问题,要尽早带孩子做视力检查。
眯着眼睛看东西,就像是照相机把光圈缩小的道理,透过小洞观看,影像会较清楚。只是长时间眯眼用力看东西,眼睛的睫状肌会过度收缩,可能导致近视度数增加。动物实验也发现,若将猴子的眼皮缝小,缩小它的视野,一段时间后也会诱发近视。所以一发现孩子有眯眼看东西的习惯,必须尽快检查是否近视,或是眼镜度数不够,建议以轻松就可以看清楚为原则。
瞳孔与光圈眯眼时可以遮挡部分瞳孔,减少光线的散射,从而暂时提高和改善视力。这是一种针孔效应,就像相机的光圈缩小可得到较清晰的影像,都是一样的道理。
什么是假性近视?
答:因为睫状肌过度紧张引发的视力模糊,一般在散瞳检查后会发现没有近视,因此称为假性近视。
近视大部分是因为眼轴(眼球前后径)增长太快,使得影像无法准确投射到视网膜上,就像照相机“对焦不准”,让远方的物体看起来模糊不清。
有些小朋友因为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眼睛,眼睛内部的睫状肌太用力也会造成对焦不准,视力变得模糊不清。或是在验光时,因为机器迫近而造成睫状肌紧张、过度用力,量起来的度数看起来就像有近视。这两种情况都不是因为眼轴真的有增长,只是眼睛自我调节的结果,所以称之为“假性近视”或“调节性近视”,也是一种屈光性近视。
孩童的眼睛调节能力比成人强,出现假性近视的机会也较高。儿童出现假性近视时,眼睛若能适当休息或点用睫状肌松弛剂(散瞳剂),视力大都可恢复正常。
睫状肌眼睛的晶状体周边有一圈睫状肌,作用是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以便向近物或远物对焦。看近物时,睫状肌会自动收缩让悬韧带松弛,导致晶状体变厚,增加屈光率,使我们能看清楚;看远方时,睫状肌会放松,悬韧带变紧,导致晶状体较为扁平,使远处的景物看得清楚。睫状肌的运作,道理就像照相的自动对焦一样。
长时间盯着电脑和手机,睫状肌会用力过度而提早退化或加重度数。最好用眼半小时能起来走走做别的事情,让眼睛停止固定注视数分钟,也可以看一看远方的景物,以便放松睫状肌,延长肌力的弹性。
是不是一戴上眼镜,以后就再也没有办法摘下来了?
答:是的,只要确认近视就再也回不去没近视的状态了。但并不是戴眼镜造成度数增加,而是因为儿童和青少年近视度数会一直加深,对眼镜会更加依赖。
有些家长不让小孩配戴近视眼镜,是因为听说一戴眼镜就要戴一辈子,而错以为戴上眼镜反而让度数增加了。事实上,儿童一旦近视后,如果不加控制,度数每年会增加度(青少年是每年50度),今年度,过了一年变成度,这时如果不戴眼镜,看中远距离就会很吃力,所以经常会眯着眼才看得清楚。而长期眯眼的结果,度数可能增加得更快,最后不配眼镜已经看不到黑板的字,也影响到了日常生活。
等配了眼镜后再经一年,度数又增加了度,就像这样,度数一年比一年深,必须更依赖眼镜来看清楚东西,眼镜更拿不下来了。
所以,眼镜需要的时候还是要佩戴,但是一定要控制好度数增加的速度。这样做,最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可以省下每年换镜片的费用,让你有余裕考虑帮孩子换功能多一点的镜片(如变色镜片),或多准备一副太阳眼镜;而更长远的好处,则是降低孩子日后成为高度近视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