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析散光的组成

怎么分析散光的组成,散光是内在散光还是角膜散光引起的?

什么是散光?散光是怎么来的?怎么处理?

眼科教科书上散光的定义是:眼球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形成两个焦点和最小弥散斑。进一步解释就是:光线从不同的方向通过眼球的屈光系统不能在落在同一个焦点上。

这是由于眼球不同方向的屈光力不同形成两条焦线造成的。多数散光眼水平方向的眼球屈光力小而垂直方向的眼球屈光力大。

眼球不同方向的屈光力不同,形成两条焦线

散光主要由基因决定的。临床上通过散光镜片矫正。大的散光需要硬性高透气角膜接触镜(RGP)矫正,

眼球的炎症、肿瘤、外伤或角膜疾病(如圆锥角膜)等引起角膜形状变化的因素也会形成散光。常常需要硬性高透气角膜接触镜(RGP)矫正。

怎么分析散光的组成,散光是内在散光还是角膜散光引起的?

散光主要是由角膜因素和角膜以外的眼球内因素形成的。由角膜因素形成的称为角膜散光,由角膜角膜以外的眼球内因素形成的称为眼内散光。

总散光:验光结果反映的散光量

角膜散光:角膜曲率检查计算出的散光量,反映角膜“不圆”的程度

内在散光:角膜以外的眼球内因素(如晶状体因素)造成的散光。

所以,总散光=角膜散光+内在散光

如果角膜表面不是如同乒乓球一样的圆球形,而表现为像橄榄球一样(椭圆球形),就造成在不同的方向屈光力不同而形成角膜散光。实际上多数散光眼的角膜表面都不是如同乒乓球一样的圆球形,所以角膜因素造成的散光是最多的。

怎么知道角膜表面的形状是乒乓球还是橄榄球呢?我们可以通过角膜曲率的检查发现。

角膜曲率:反映角膜的弯曲度。我们一般用其角膜屈光力和其所在的主子午线方向来表示:如44D

是指角膜在度水平方向上的屈光力是44D;如45D

90是指角膜在90度垂直方向上的屈光力是45D。

如果在两条主子午线上的屈光力数值相同则说明角膜表面的形状是乒乓球;如不同则说明角膜表面的形状是橄榄球,存在角膜散光。

怎样分析分析角膜曲率的散光量和轴向是否和验光结果一致?散光是内在散光还是角膜散光引起的?

例一:说明总散光等于角膜散光的情况。

一右眼的验光结果是:

OD:-2.00DS/-1.00DC*——1.0(即度近视带度近视散光矫正到1.0,散光在度水平方向)

角膜曲率是:43.5D

44.5D

90(即43.5D

是指角膜在度水平方向上的屈光力是43.5D;44.5D

90是指角膜在90度垂直方向上的屈光力是44.5D)。

由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角膜屈光力不同,而垂直和水平这两条主子午线的屈光力的差值就是角膜散光,在这个例子中是44.5-43.5=1.0D。垂直方向的角膜屈光力大于水平方向的角膜屈光力,我们称为顺规散光,也就是指近视散光在水平方向;如果倒过来,水平方向的角膜屈光力大于垂直方向的角膜屈光力,我们称为逆规散光,也就是指近视散光在垂直方向。

在这个例子中,垂直方向的角膜屈光力大于水平方向的角膜屈光力是顺规散光,即近视散光在水平方向,用数字表达就是:-1.00DC

我们可以看到角膜散光与验光结果OD:-2.00DS/-1.00DC*——1.0的散光量和方向一致,即:总散光是-1.00D*;角膜散光是-1.00DC

;所以:内在散光=总散光(-1.00D*)-角膜散光(-1.00DC

)=0

此时就可以确定总散光是由角膜散光构成的,内在散光为0。

例二:说明总散光等于内在散光的情况。

还是这只右眼,验光结果是:

OD:-2.00DS/-1.00DC*——1.0(即度近视带度近视散光矫正到1.0,散光在度水平方向)

角膜曲率是:43.5D

43.5D

90(即43.5D

是指角膜在度水平方向上的屈光力是43.5D;43.5D

90是指角膜在90度垂直方向上的屈光力也是43.5D)。

由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角膜屈光力相同,表示角膜散光为0。

我们可以看到总散光是-1.00D*;角膜散光是0;所以:内在散光=总散光(-1.00D*)-角膜散光(0)=-1.00DC

此时就可以确定总散光是由内在散光构成的,内在散光为-1.00DC

例三:说明角膜散光和内在散光同时存在的情况。

还是这只右眼,验光结果是:

OD:-2.00DS/-1.00DC*——1.0(即度近视带度近视散光矫正到1.0,散光在度水平方向)

角膜曲率是:43.5D

44D

90(即43.5D

是指角膜在度水平方向上的屈光力是43.5D;44D

90是指角膜在90度垂直方向上的屈光力是44D)。

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角膜屈光力不同,垂直方向屈光力大于水平方向的屈光力,是近视散光在水平方向的顺规散光:44-43.5=-0.5D

我们可以看到总散光是-1.00D*;角膜散光是-0.5D

;所以:内在散光=总散光(-1.00D*)-角膜散光(-0.5D

)=-0.5D

此时就可以确定总散光是由内在散光-0.5D

和角膜散光-0.5D

共同构成的。

例四:说明角膜散光和内在散光同时存在但正好抵消的情况。

某右眼,验光结果是:

OD:-2.00DS——1.0(即度近视矫正到1.0,没有散光)

角膜曲率是:43.5D

44.5D

90(即43.5D

是指角膜在度水平方向上的屈光力是43.5D;44.5D

90是指角膜在90度垂直方向上的屈光力是44.5D)。

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角膜屈光力不同,垂直方向屈光力大于水平方向的屈光力,是近视散光在水平方向的顺规散光:44.5-43.5=-1D

我们可以看到总散光是0;角膜散光是-1D

;所以:内在散光=总散光(0)-角膜散光(-1D

)=+1D

此时就可以确定总散光是由内在散光+1D

和角膜散光-1D

共同构成的,而且角膜散光和内在散光正好抵消,而没有表现总散光。

精选







































鐧界櫆椋庢不鐤楀亸鏂?
鐧界櫆椋庢不鐤楁晥鏋滃摢閲屽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cshunjie.net/sybf/46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