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出品
新财報
研究员
财報君
医药巨头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刚在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上表示只做创新药和有核心价值的高端仿制药后不久,恒瑞医药就被“打脸”,被人公开质疑“伪创新”。
恒瑞医药被指“伪创新”
恒瑞医药近期一直在大力宣传自身创新驱动转型、开拓国际市场,并被多位业内人士预测将成为中国医药界华为。
但很快就被质疑“伪创新”和“伪国际化”。
某专业人士在美国FDA旗下网站clinicaltrials.gov上查询发现,恒瑞在clinicaltrials.gov上登记的项临床试验中,52项处于三期临床,项处于二期临床(其中一项是1/2期),项处于一期临床,另有一项下落不明。真正在美国FDA监管之下进行临床试验的只有三项临床试验,进度最快的是SHR-,在临床1/2期,预计完成时间是年10月30日;HTI-一期临床年10月23日就完成了,但是没有在二期临床中看到,可能1期临床都没有通过;Pyrotinib1期临床完成时间预计要等到年3月。
根据我国《药品管理法》,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即为新药。对于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或是在国外上市而未在国内上市的药品,都属于新药范畴。根据这一规定,新药研发模式主要可以分为四种:新分子结构或药物作用新靶点的研发;延伸性新药的研发;制剂新产品的研发;模仿性创新药物的研发。
在这一宽泛的创新药界定标准之下,在中国,中国企业获批的所谓创新药大多数都算不上真正的创新药,而是中国特色的“创新药”。前美国FDA官员曾表示,中国所谓的创新药按照美国FDA的标准可能一个都不可能批准。
从这个角度来看,恒瑞医药以及大多数药企发布的所谓“创新药”,恐怕都只能算“伪创新”。
北大教授饶毅:恒瑞的明星创新药阿帕替尼仅算技术引进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终身讲席教授饶毅曾公开质疑恒瑞的明星创新药阿帕替尼。
这款新药曾被医药界广泛赞誉,甚至被称为“民生领域里堪比两弹一星的重大突破”,也被恒瑞医药在财报中公开宣传为创新药并成功上市。
但是饶毅教授指出,阿帕替尼(apatinib)是美国华人科学家由已有药物(vatalanib)衍生后合成。而恒瑞制药主要工作是支持了这款药在我国进行临床实验,且国内有医生公开质疑其验证设计和对结果的理解。
严格来讲,阿帕替尼仅算恒瑞医药从美国技术引进的药品!
加大研发投入并非勇于创新
不可否认,恒瑞医药近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很大,也取得了成绩,但是离其创新的“人设”还有很大差距。而且,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恒瑞医药发力创新也并非出于社会责任之类,而是为了追求利润。
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曾公开表示,截至目前,专利到期的原研药,该仿制的已经仿制完了,即使是距离专利到期还有较长时间的药物,公司经评估后认为其市场上的价值不高。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衡量,恒瑞医药要把这个钱投在更有效的地方。
可见,恒瑞医药是把仿制药的钱基本要赚完了后,才真正开始发力创新药的。
IPO募资不足69亿,却要分红57亿给老股东
企查查数据显示,孙飘扬是恒瑞医药的法人及董事长。而孙飘扬的妻子钟慧娟则是豪森药业的实控人。两人被称为医药界的“神雕侠侣”。
恒瑞医药和豪森药业在交易上有着关联和业务线的重合。年之前,恒瑞医药历年报表显示一直与江苏豪森有着材料转让、加工等方面的关联交易,关联交易金额占同类交易金额的比例从1.67%到52.37%不等。
年,恒瑞医药有两款新药西帕替尼和海那替尼两药品由于客观原因开发中止。同年,该两项药品临床批件的申请单是豪森药业。此事曾被质疑“利益输送”。
孙飘扬曾公开表示恒瑞医药将收购豪森药业,但是年6月,豪森药业却在香港上市。
就在上市前后,豪森药业先后两次公布了高达57亿的分红计划。年,豪森药业宣布-年将给当时的股东分红40亿。今年9月末,又宣布专门派给老股东“特别股息”17亿。豪森药业上市募集的资金净额仅76.4亿港元(合68.76亿人民币),除去负债的流动资产只剩下44.29亿,而两次分红就金额就高达57亿。
这57亿元,都要进老股东腰包。而实控人钟慧娟通过Sunrise信托持有豪森药业75.66%的股份。
用股民常用的一句话来说,这吃相有些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