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色文字↑↑↑订阅我们!
搜索或中国眼镜科技杂志社
眼睛的屈光状态取决于眼轴长度和主要由角膜和晶状体组成的屈光系统的屈光力之间的平衡。新生儿的眼轴长度大约是17mm,到成年时就变成了大约24mm。眼轴长度在两三岁之前迅速增长,此后缓慢增长,直到大概13~15岁才停止(图1)。如果不减少屈光系统(主要是晶状体)的屈光力,这种眼轴长度的增长就会引起近视而不能维持正视状态。因此,从一出生,眼睛的屈光状态就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通常,新生儿有轻微的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向近视方向发展,而到了老年就变成了远视(图2)。
图1
图2
新生儿的屈光状态
新生儿的远视度数平均是+1.00D到+2.00D。据报道,新生儿远视率高于60%,而近视率低于30%。但是报道的数据的范围差异较大。和足月出生的婴儿相比早产儿有远视的趋向。根据Mohindra的报告,45%的11~12周龄的婴儿有散光。大多数出生1周后的婴儿的散光度高于3.00D。但是在20周后,高散光度的例数减少了,而1.00D的例数却增多了。
幼儿的屈光状态
根据大阪儿童健康保健中心眼科的Kozaki的研究,幼儿的远视有减弱的趋势:0~2岁的幼儿中有78%是远视,3~5岁的有66%,67岁中有47%是远视。相反地,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有增加的趋势:0~2岁时有18%近视,3~5岁时有28%,6~7岁时有43%是近视。根据Dobsonde关于散光的研究,在小于等于3.5岁的幼儿中,逆规散光比顺规散光多2.5倍,而在大于等于5.5岁的幼儿中,顺规散光比逆规散光多3倍。当儿童开始入学时,典型的逆规散光就消失了。
青少年的屈光状态
到了学龄期之后,学生的远视率进一步降低。在Maruo小组的研究中,小学生的远视率为49%,初中生的远视率为18%。在Kamiya的研究中,高中生的远视率为13%。同时,在Maruo小组对近视率的研究中,发现13%的小学生和38%的初中生近视,而根据Kamiya的研究,54%的高中生是近视眼。
在日本教育部的学校卫生统计中,记录着学生的近视率,但是在年之前,屈光检测方法是有问题的。在年之后,裸眼视力按照以下类别记录:[小于1.0],[小于0.7]和[小于0.3]。屈光不正在各类别的分布信息显示,在裸眼视力低于1.0的小学生中,远视的比率为30%。在裸眼视力低于1.0的高中生中,远视的比率为6%~8%。但是,在裸眼视力低于0.3的青少年人群中,有超过80%的被认为是近视。据此,如果我们看一下在[低于0.3]类别中的逐年变化,我们就会发现近视率在增加(图3)。
在Kamiya的数据中,从小学生到高中生,顺规散光在增加,而逆规散光在减少。斜轴散光没变化。
图3
成人的屈光状态
有人认为在24~25岁之后近视就不会再发展了,并且成年人的屈光不正几乎是不变的。但是,近来在成年人中,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却成了一个问题。这和在视频终端显示器前的工作有关。在国际上都有这种趋势。
根据Kamiya有关散光的数据,从上小学开始到20岁左右,顺规散光在持续增加。20岁之后,顺规散光开始下降,并且大概在40岁的时候,顺规散光率和逆规散光率发生了反转。此后,顺规散光有下降的趋势,逆规散光有增长的趋势。此外,斜轴散光率在一生中几乎没有变化(图4)。角膜散光的变化趋势和上述总散光的变化趋势类似,随着年龄的增长顺规散光在减小,逆规散光在增加。
图4
中年以后的屈光状态
50岁之后通常屈光状态向远视方向发展。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很多:随着年龄的增长,睫状肌的生理张力减弱,晶状体皮质的屈光指数增加,所以晶状体皮质与核的屈光指数差异就会变小。因此,整个晶状体的屈光指数都有可能减小。然而这种远视的变化最多只有2.00D。此外,核性白内障引起的晶状体核的浑浊会增加晶状体的屈光力,从而导致近视。45岁之后,调节能力的下降会引起老视。老视不同于屈光不正。
根据Atkinson小组的研究数据,在6~9个月的婴儿中,屈光参差超过1.00D有1.3%,这其中有一半的婴儿症状在改善,而剩下的一半其症状仍在持续。随着年龄的增长,屈光参差超过2.00D的发生率有增长的趋势:小学生中有1.2%,中学生中有3.0%,而高中生中有7.6%。综上所述,屈光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下波动。
作者:TakashiTokoro教授,眼科博士(日本东京医学和口腔大学医学院眼科);编译:王冬(天津万里路视光培训学校)
来源:半年刊国际眼视光杂志《PointsdeVue》年春季号
值班小编:王元元
投稿、建议、合作请发送邮件至Lynnzhang
.白癜风治疗医院的专家白殿疯风怎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