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述评重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精准

临床上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较为常见,而以往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散光问题并未得到精准矫正,严重影响术眼术后的屈光功能和视觉质量。术前精确测量角膜散光的大小和轴向是白内障屈光手术术中确定角膜切开位置或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IOL)的关键。联合应用IOLMaster计算IOL球镜度数、利用Pentacam测定全角膜曲率、采用VERION导航系统可提供精准的术前检查数据和良好的术后效果,使得白内障术中可以通过改进手术切口、弧形角膜切开和植入适宜的ToricIOL来矫正角膜散光。飞秒激光弧形角膜切开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可有效、安全和精准地矫正中低度角膜散光,改善视功能。为提高白内障屈光手术的准确性,我们应进一步研究建立角膜生物力学数字化模型、改良手术量计算方案,以增进飞秒激光角膜切开矫正角膜散光的可预测性和精准性。

白内障/手术疗法;角膜散光;飞秒激光/治疗用途;导航系统;屈光白内障手术;精准手术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社会发展重大项目—重点病种规范化诊疗项目(BE);南通市前沿与关键技术社会民生创新计划项目(MS);南通市社会事业科技创新与示范项目(HS)

白内障目前仍然是中国盲和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占中国视力残疾的56.7%[1],其主要治疗方法仍然是手术疗法。近年来,通过术前设计和规划及手术技术改进,传统的白内障复明手术已逐渐发展为屈光手术[2-4]。与此同时,患者对术后屈光功能的期望值也明显增大,术后无需戴镜,即为正视眼(无近视、远视和散光)而拥有全程功能性视力已成为患者对治疗的主要期望[3-5]。不过近视、远视状态容易通过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的精准计算而解决,但散光常易被忽视或无法矫正。临床上,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常见,34.70%~47.27%的白内障患者术前存在≥1.0D角膜散光,严重影响视功能[2,6],白内障手术过程中的角膜切口等也会或多或少地引起术源性角膜散光(surgicallyinducedastigmatism,SIA)。

此外,角膜散光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散光轴向也发生改变。白内障术后散光主要来自角膜,如果我们不能在白内障术前、术后,特别是术中矫正和预防角膜散光,则无法满足大部分白内障患者达到屈光手术的要求,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15%~56%的眼残留≥1.0D散光。可见,散光已成为影响白内障屈光手术视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3],眼科医师必须高度重视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处理,特别是植入多焦IOL、ToricIOL等保险不付费的高端IOL患者[5,7]。以往曾有治疗白内障散光眼的方法,但离精准屈光手术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2],可见,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精准手术矫正问题是全球眼科医生面临的共同挑战,值得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埌搴曞灏戦挶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渶鏉冨▉鐨勫尰闄?



转载请注明:http://www.tcshunjie.net/syyj/47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