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年1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学组在《中华眼科杂志》上发表了《我国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年)》,2月18日专家齐聚上海为共识举办了盛大的全国发布会,为眼科医生该方面诊疗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也让我国白内障伴有散光患者治疗有了更规范的依据。为了惠及全国各地区更多的白内障患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学组从首站杭州开始,先后在十个城市举办了共识学习班,邀请国内名家与会讲学授课、提高当地医师诊治经验,让“行走的新共识”这面旗帜已经插满了我国大半个版图,此次新疆站是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也将为新共识的推广和传播写下重要的一笔。
廓清规范正本清源
“挑战散光中国行”乌鲁木齐站暨西北五省启动会开幕
???廓清规范以利当前,正本清源以书前程——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组组长姚克教授在本次新疆站开幕致辞中提到,基于大量临床研究所总结整理的《我国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年)》凝聚了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组全部成员的智慧和心血,将为我国白内障手术医生提供强有力矫正散光术前选择、术中操作、术后随访的理论支持,并且“挑战散光中国行”活动的举办目的也是希望能将我国眼科名家的经验心得传及更广的眼科医师,传到更远的地区边疆,传送更多的光明希望!???
从看见到看清——近年来随着我国患者对视觉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白内障手术将不可避免的实现由复明到精准屈光手术时代的转变,现阶段临床上ToricIOL等新型功能型人工晶状体更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白内障是世界范围内首要致盲性眼病,角膜散光是导致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不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此次新规范、新共识的制定将是对白内障手术精准屈光时代来临的强力保障,也必定是帮助我国白内障患者从“一病障目”到“一目了然”的必然途径。
姚克教授、刘黎明教授、高晓唯教授、张红教授、赵云娥教授、郑丹莹教授共同启动了西北五省的“挑战散光中国行”
拳拳相告以正视听
“挑战散光中国行”乌鲁木齐站暨西北五省专家讲学
本次“挑战散光中国行”新疆站中,医院张红教授、温州医医院杭州院区赵云娥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郑丹莹教授不吝言辞、拳拳相告,向我们讲解了她们在白内障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应用中的心得和体会。
《我国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年)》解读
医院张红教授
角膜散光是导致白内障术后视力不佳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眼科临床指南(PPP)指出15%-29%白内障患者伴有1.50D以上的角膜散光,我国流行病学数据也显示白内障术前术眼角膜光发生率较高。ToricIOL的散光矫正范围广,手术预测性强,术后效果良好、稳定,可以显著降低白内障术后的残留散光,提高裸眼远视力和脱镜率,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
ToricIOL适应症为白内障、角膜规则散光≥0.75D、有远视力脱镜意愿、翼状胬肉术后>1月。术前需完善角膜曲率测量、眼轴测量,且需选择合适方法,重复对比,避免测量误差。术源性散光是带入Toric计算的重要变量,但其非常具有个性化,必须保持其稳定性。此外,植入ToricIOL术前需采用裂隙灯或目测坐位标记,术中选择最常用、最舒适的角膜切口植入人工晶状体后调整轴位。
ToricIOL植入术前眼球标记方法
术中ToricIOL轴位调整方法
目前,随着白内障设备和技术发展,手术操作更加便捷、精确。手术导航系统能够在术中对角膜切口位置、撕囊直径及散光轴位进行实时定位;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可提供更加精准的环形撕囊,可能对ToricIOL的居中性和旋转稳定性有利。
ToricIOL术后用药与常规白内障手术相同,术后注意检查裸眼视力,残余散光度数,角膜曲率,并散瞳后在裂隙灯下检查ToricIOL轴位,如出现IOL旋转度数过大,导致裸眼视力下降,应在1月内及时调位。
“稳稳的幸福”—Toric临床病例分享
温州医医院杭州院区赵云娥教授
白内障患者散光发生率较高,散光≥0.75D即可引起视力降低、视物变形、视物疲劳、头痛。术前散光来源于角膜和脱位晶状体,术后还包含了角膜手术切口诱导的散光和人工晶状体导致的散光。散光矫正中,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范围较大,稳定性好,操作简便,适用于角膜规则散光、预计术后散光≥0.75D、晶状体位置正常的白内障患者。
ToricIOL设计与参数
ToricIOL型号及矫正散光范围
随后,赵教授通过5例真实的病例展示了眼内植入ToricIOL具有良好的矫正散光效果,但要注意散光度数不稳定时,要重复测量;轴向标记要正确,术中确认IOL轴位是否准确;后囊破裂不能植入囊袋内时,要更换人工晶状体;避免人工晶状体与前囊夹持等。
散光白内障患者的全程视力—ART“5合1”功能临床体验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郑丹莹教授
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融合了散光、多焦、非球面的特点,通过不同附件度数满足不同患者的阅读距离,同时也满足患者对视远的需求,提高视觉质量。此外联合植入散光矫正性多焦点人工晶状体+2.5D和+3.0D人工晶状体更能够精准矫正散光、获得更好的全程视力、更好的中远距离视觉质量和更少的光学干扰,体验1+13的功能。一般情况,主视眼建议植入散光矫正性多焦点人工晶状体+2.5D,非主视眼建议植入散光矫正性多焦点人工晶状体+3.0D。
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5合1”功能
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学习中,只要掌握MFIOL和ToricIOL的应用,就能轻而易举。白内障术前首先根据患者需求和眼部情况合理选择患者,完善角膜曲率、眼轴、Kappa角的测量,并将患者的测量数值输入爱尔康散光矫正性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在线计算器进行轴位和度数计算。手术前进行眼球轴位标记,术中选择相对固定的切口类型和位置,行标准的连续环形撕囊,植入IOL时初步调位距离目标轴位10-20°,然后彻底清除粘弹剂,避免IOL旋转,再顺时针精细调位至标记轴位,轻按压IOL与后囊粘附,使IOL固定在囊袋内,手术结束前再次确认IOL轴位方向。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手术切口与撕囊操作技巧
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为合并角膜散光的患者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全程视力,与在线计算器联合使用时可最大程度地减少残留散光,且单次手术同时进行老视矫正和角膜散光治疗。
耕者无言春华秋实
“挑战散光中国行”足迹回顾
涓涓深藏,沪泉润春穗;孜孜为明,昌宁渝京杭——杭州、上海、广州、长春、重庆、济南、北京、南昌、南京、乌鲁木齐,年3月至今“挑战散光中国行”已在全国十个城市举办了学习班,覆盖了各地区近位眼科医师,每一站都是大咖云集、精彩纷呈,授课现场火爆、座无虚席。大咖教授们介绍了《我国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年)共识》指引下的散光矫正关键要素等内容,还有精彩的植入Toric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病例分享,直观的表现出ToricIOL矫正散光的必要性及稳定性。
春诵夏读弦歌不缀,郁郁杏坛薪火相传。每一站共识学习班的结课,却代表着眼科医师矫正散光诊疗之路的新起点,因为新规范的传播让我们的治疗更有力,新理念的学习让我们的治疗更精准,新思路的应用让我们的治疗更成熟——耕者无言、春华秋实,一步步的前进才能抵达成功,一次次的沉淀方可铸就品质,一点点的曙光终将汇成光明之炬!
“挑战散光中国行”
专家寄语
未完待续
“散光管理任我行”系列巡讲活动即将来袭!
请大家师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