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专利申请加速实务中,客户常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优先审查和预审这两个加速途径都满足条件,我该怎么选呢?
其实,如果只是图“快”,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预审。
笔者在之前发布的文章说的过,预审确实足够快,但它的加速可能会以牺牲保护范围为前提!
如果除了“快”,你还想拿到一个更好保护范围的高价值专利,那么笔者建议你走优审。
接下来我们开始介绍我们今天的主角“优先审查”。
一、优先审查有多快?
走优先审查通道,发明专利申请可由正常申请所需的平均22个月缩短到12个月内,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可缩短至2个月。
虽然在通常情况下,优先审查整体比预审慢一些,但它在重要专利保护方面却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主要原因在于,为了获得优审审查的资格,申请人无需对保护范围做出让步和妥协。
二、优先审查的审什么?
优审的一般程序是,专利申请递交之后,如果专利申请进入实审程序,就可以向公司注册地的知识产权相关审核部门提交优审请求。如果该审核部门同意给予优审推荐,国家知识产权局就会正式启动该申请的优先审查,并下发《专利申请予以优先审查通知书》。
所以,卡优审“脖子”的是各地知识产权相关审核部门。
而知识产权相关审核部门卡不卡,是看专利申请是否符合优审领域,更主要的是看专利申请公开后的分类号是否符合优审领域。
至于优审扶持的领域,大家可以自行或者要求代理机构在国家知产权局网站上查询《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得到。
除了领域之外,当地的知识产权局还会根据国家给当地企业的优审名额的剩余数量,来决定是否给推荐。
也就说,即使领域符合,但如果名额不够,申请人还是会被“卡脖子”。
正是因为优先审查只审核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不会因为新创性不够被“卡脖子”,这才让它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可以直接拿原始递交的权要进入正式审查。
正是这个优势,给优先审查的专利申请带来了保护范围上的利好。
三、优先审查对专利保护范围的利好
我们知道预审审查是各地保护中心对专利进行筛选。保护中心提前设置一些条件关卡,只允许高质量高价值的跨过预审的门槛。
为了通过预审,递交给正式审查的权要,很可能在预审初始递交的基础上缩小了保护范围,正式审查是在已经缩小范围的权要基础上审查。
直接拿初始递交的权要正式审查,很可能不需要缩小范围也能拿到授权,或者低程度缩小拿到授权。所以,优先审查对专利保护范围更利好。
因此,对于那些真正具有保护价值的专利,笔者更推荐走优先审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速,同时不会因为加速存在牺牲保护范围的风险。
四、单靠提交优审请求,就能加速了吗?
优先审查虽然自有它的优势,但好马还需要配好鞍。优先审查的好鞍是什么呢?
这不得不说到优先审查的另一特点:其只能在专利申请具备开始实质审查的条件时提出。
也就是说,专利申请进入到实审阶段才能提交优审请求。若是等到专利18个月公开自动进入实审,这时再提交优审请求也没什么加速的必要和意义了。
因此,优先审查的好鞍是申请提前公开。一般递交专利申请时,同时需要请求提前公开。若是请求了提前公开,3-6个月专利就能被公开,一旦公开就可能加速实审了。
要是能提前公开并提交实质审查请求,尽早让专利申请进入实审,优先审查的加速才有意义。
所以,笔者建议,在提交优先审查请求时,申请人要注意备好这个马鞍。
五、优先审查的附加优势
相较于预审,优先审查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对PCT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是没有设限的。
但申请者还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