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介绍知识产权工作有关情况。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发布会上介绍,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我国不断涌现出更多高价值知识产权。
截至今年6月,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5万件,权利人为企业的发明专利占比提升到72.8%,企业创新更加活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9件,提前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国内有效注册商标量达.9万件,再创新高。
在运用方面,知识产权有效赋能经济创新发展。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今年上半年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让许可次数同比增长22.2%,一批高价值专利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场景中加速落地。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5.3万亿元,占GDP比重增至12.7%。今年1~5月,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达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17.7%,高于进口额增速4.7个百分点。
申长雨表示,当前,我国正处在由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的关键时期。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持续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在激励全面创新、促进产业转型、优化营商环境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知识产权的更大贡献。
切实破解专利转化难题
去年国务院印发了《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年)》,该方案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又有哪些工作计划?
对此,申长雨表示,方案实施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各部门、各地方密切配合,牢牢把握专利产业化这条主线,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采取多项工作举措,切实破解专利转化难题。
一方面,加快对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的盘点。国家知识产权局搭建了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发明专利数据平台,帮助高校和科研机构准确掌握存量专利底数。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组织重点高校、科研机构率先开展试点,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各地方按照“边盘点、边推广、边转化”的思路,积极举办专利盘活现场推进、存量专利推广对接等交流活动。
“截至今年6月,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已经完成85万件存量发明专利的盘点工作,总体进度超过95%。在上述工作的推动下,今年上半年,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让许可次数达到了2.3万次,同比增长22.2%,存量专利转化运用次数比较多,总体上日趋活跃。”申长雨说。
另一方面,有效发挥企业在专利产业化中的主力军作用。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部门深入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目前已组织超过1.7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通过知识产权普惠服务和专项支持,加速知识、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向中小企业集聚,加快培育一批以专利产业化为成长路径的样板企业。
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一月一链”投融资对接等活动,组织开展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对接,助力中小企业对接优质投资机构和专利产业化合作项目,推动存量专利向中小企业转化。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把工作重心从存量专利的“盘点”转向“盘活”,集中精力在“转”字上做文章,在“活”字上见实效,聚焦专利产业化这一工作主线,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和社会资源,全方位、深层次、多途径推动专利转化实施,释放专利的市场价值,增强企业竞争力,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持续深化国际合作
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尤为重要。在加强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我国取得了哪些进展?
对此,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表示,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是外资企业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