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好医声
翼状胬肉的病因及治疗
1.什么是翼状胬肉
答:翼状胬肉:是睑裂部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肥厚、增生,向角膜内发展,呈三角形,由于其外形与昆虫的翅膀相似故名为“翼状胬肉”,中医称之为“鱼肉”也有人称之为“眼息肉”。该病发病人群多见于20~60岁的人群,女性多于男性。
2.翼状胬肉有什么危害呢?
答:其生长到一定程度对眼表结构和功能影响很大,可覆盖瞳孔区严重的影响视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引起散光、视力下降、眼部不适,甚至不同程度的影响眼球运动,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翼状胬肉多见吗?什么样的人群会得翼状胬肉呢?
答:翼状胬肉是我们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多数人认为与紫外线,外伤及环境因素有关。
4.翼状胬肉有什么好的预防方法和治疗呢?
答:(1)、预防翼状胬肉主要是尽可能避免烟尘、风沙及阳光刺激,注意眼部卫生,患沙眼或其它类型结膜炎应及时治疗,同时应注意睡眠充足,生活规律,避免大便干燥等全身情况的调整。
(2)、提到翼状胬肉的治疗:翼状胬肉的治疗方式种类较多,如:激素治疗、抗代谢药物治疗、非甾体类固醇类药物治疗、冷冻治疗、激光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等。虽然治疗方式种类繁多,但都缺乏根治性效果,而手术治疗仍为胬肉的主导治疗方法。其中就包括单纯胬肉切除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移植术;翼状胬肉切除及带蒂结膜瓣移植术,以及最新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二代羊膜移植手术等等。所以说选择一个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5.翼状胬肉手术风险大吗?术后效果如何,会复发吗?
答:凡是手术都会有一定的风险,尤其像翼状胬肉的手术是要在眼科专用显微镜下患者与眼科医生同时配合下才可顺利完成的一项显微手术,也是对眼科医生的细心耐心的一项考验的手术。
翼状胬肉手术术后因患者自身因素以及手术方式的不同术后效果也不尽相同,如以前的单纯胬肉切除术复发率在60%左右,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二代羊膜移植手术术后复发率也在5%~~10%.
6.我们提到的后两种手术复发率已经大大降低了,医院开展的是哪种手术方式呢?
答:我院现在开展的翼状胬肉切除有两种一种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二代羊膜移植手术。
7.我院开展的这两种手术哪个更好一些呢,复发率更低呢?
答:从年开展的这两种手术以来,一共有多台,暂无一例复发。至于那个更好,首先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优点:术中我们取的是患者自身的角膜缘部的结膜片移植到角膜缘部的受损害区域,相当于用移植的角膜缘干细胞在术眼角膜缘上建立一道可靠的“拦截坝”有效的防止术口断端伴有血管结膜上皮下组织向角膜表面移行、从而有效降低了翼状胬肉手术后复发率,在术后更有效的起到修复眼表组织的作用。同时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移植片是患者自己的结膜组织,从而大大降低的患者的经济负担。
缺点:在于手术比较繁琐,手术时间较长,是对患者和手术医生耐心和细心的一种考验。
其次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二代羊膜移植手术,羊膜位于胎盘内面,包裹着羊水,是人体胎盘组织的一部分,羊膜表面光滑、无神经、血管、淋巴组织,羊膜具有一定弹性。羊膜的基底膜同眼表上皮基底层组织成分非常相近,羊膜不会出现排斥反应,羊膜能够促进炎症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减轻炎性的反应,抑制创面纤维组织的增生,减少瘢痕形成,减轻角膜血管化,维持正常的上皮表型,促进上皮的增生修复。在术后更有效的起到修复眼表组织的作用。由于只是单纯切除胬肉组织,不需移植的角膜缘干细胞所以减少手术时间以及术中二次损伤。
缺点:由于羊膜的采集、保存、运输等原因,手术费用相对较高。
最后希望大家健康用眼,科学护眼,远离眼病折磨。同时希望大家健康生活每一天。
白志刚眼科医师,硕士研究生,年毕业于延边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年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眼科学”医学硕士专业。年医院眼科从事眼科临床工作。对眼底疾病及眼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对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中央动、静脉堵塞等眼底疾病的诊治,能够熟练的完成眼部外伤及眼部整形手术,并联合科室主任开展了嫩江首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翼状胬肉切除术+角膜干细胞移植术、翼状胬肉切除术+羊膜移植术、显微镜下结膜囊肿切除术。科研方面针对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础研究分别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已发表论文。
编辑:张子涵
责任编辑:杨春英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