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轴散光空间错位的处理原则
本文由《美式2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书作者黄炳南撰写
在阅读此文章之前,请读者查看我之前发表的《散光眼的验配》与《散光表30倍法则原理》,完全理解好这两篇文章之后,再阅读此文,就能更容易、深刻、方便学习此文。
对于斜轴散光患者来说,会产生空间错位的感觉(又称为:空间异常),例如一个正方形,矫正好斜轴散光(已经精调)后,多数患者平视正方形时,会感觉到上下两条线距离中间的长度不等,一条长且远,一条短且近。也有个别患者感觉,水平线不水平,一边高些,一边低些等现象。
一般的解决方案是利用散光偏轴或减少散光度来处理。偏轴一般是向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靠拢,减少散光度以等效球镜法处理。至于是偏轴处理好还是减少散光度处理好,哪种更科学,更可靠,请参考下面内容。
在《散光眼的验配》文章中已经说明,当负散轴位在45°±30°与°±30°时,为斜轴散光(广义),不管是单眼散光轴位还是双眼散光轴位,只要出现斜轴,都有可能产生空间错位现象。在规律性散光轴位中,“八字形”、“倒八形”是产生空间错位现象的主要人群。在个别轴位90°左右的逆性轴位中,当视近时,也会产生这种空间错位现象。下面我们讨论一下这些问题:
一、斜轴散光空间错位的产生原理
散光镜也就是柱镜,详解请查看《散光眼的验配》文章。单散时,眼睛的视线在眼镜架上镜片移动时,当视线通过散光轴,此时屈光力最小,镜片最薄(负柱);当眼睛离开散光轴越远,镜片就越厚。也就是说,离轴线越近,镜片越薄,离轴线越远,镜片越厚。
透镜的成像大小(又称为:透镜放大率)跟镜片的折射率、厚度、前表面弯度、屈光度,有着直接关系。当同一种类的镜片进行比较时,前表面弯度、折射率与屈光度一样,镜片的厚度就会直接影响透镜成像大小。(如有兴趣可以学习厚透镜成像原理。我们利用此原理可以矫正屈光参差所引起的左右眼不等像问题。如等像透镜原理Iseikoniclenses――镜片增厚处理、基弯改变等方法)
根据上面所讲两个原理,由于视线在柱镜上不同位置产生不同的镜片厚度,成像的大小也就有所不同。这样就产生了左右眼视物失真现象,当双眼融像时,也就会产生距离、角度等一系列失真的问题,称为“空间错位”。
对于左右眼“平行形”,顺规轴位来说,产生空间错位现象最少;对于斜轴性散光来说,左右眼视线在眼镜架镜片上的位置因为厚度不同,产生空间错位最多,度数越高越明显。对于双眼都是逆规轴位来说,看远时可能感觉不太明显,但在看近物时,也有空间错位现象。(瞳距变化、顶点距离引起)
二、斜轴散光空间错位的主要表现
由于左右眼所看到的成像不一致,大脑要进行立体融像,就会产生空间错位感觉,例如眼前有一个正四方形,斜轴散光患者的双眼看到都是一个菱形,进行融像处理后就会一个梯形。如图1:
图解1中,A′B′变大,感觉会远些;C′D′变小,感觉会近些。对于为什么是C′D′进行融像,不是RD、LC进行融像,因为双眼视线交叉点才是融像点,所以是C′D′进行融像。
当双眼斜轴散光时,左右眼进行融像后,眼平视线上的物体变大且远些,眼平视线下的物体变小且近些(如图解)。
图解1中用二维空间的方法解释了产生空间错位的原因和平面感觉的改变。下面图解2用三维空间方法解释散光斜轴产生空间错位的现象。要慎重对待,仔细精调轴位,在处理与调整上也很重要。
图解2中,正如人站在一个立体方形的房子其中一个面上,看到这个房子感觉:地板凸起、正前方视物大且远,下面小而近、左右面也一样。此时感觉就是一个方形椎体了。
本文最难理解的就是这两个图解,如你已经理解,再建议读下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