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是亲子关系和谐路上的又一大绊脚石。
特别是在这个活动少、出门难的寒假,家长堪比监控摄像头的监督,依旧难以减轻孩子的眼睛负担。
为了不让已经近视的孩子发展成「睁眼瞎」,父母可真没少花心思,什么护眼食补餐、明目保健操,不管效果如何试了再说。
费心也就算了,有些家长还在费钱的路上越走越远,不知不觉就落入了常见骗局。
入门级的,有一些眼贴、眼罩等。
这些产品往往声称含有特殊成分,可以穿透眼部皮肤,渗入眼球,直达眼底。不仅能缓解疲劳、提高视力,更可以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眼底病变......
实际上,眼部外用产品的效果,除了使用时十几分钟的闭目养神,剩下就是冰片和薄荷带来的刺激感了。要是没用好,还可能「辣眼睛」。
进阶的,有各种高科技视力矫正器。
这些仪器有些价格不菲,技术原理包括但不限于「3D训练」、「5D热敷」、「6D移动光学」、「8D立体光学」......听起来快发展到四维空间了。其实基本套路无外乎按摩、热疗、光点追踪、远近移动等。
这些技术平时用来放松疲劳,锻炼调节眼动还凑活。坚持使用就能摘掉眼镜的话,那眼科大夫可能都要失业了。
还有一些视力康复机构,号称不吃药、不开刀,通过一些「大师」的独特训练就能恢复视力。
有些家长带着孩子去试了一下之后,发现视力真的有变好。这时候可注意了,这里变好的一般都是孩子的「裸眼视力」,对于真正的「近视度数」没有丝毫影响。
那裸眼视力是怎么提高的呢?这是受到了大脑的「模糊适应现象」影响。
眼睛看得清不清晰,其实是大脑给出的信号。而大脑对于清晰度有个容忍范围,超过这个范围才会感觉视觉模糊。
所以,这些机构常通过一些高强度用眼训练等,强行提高大脑对不清晰的可容忍范围。看似「裸眼视力」变好,很可能「近视度数」变得更高。且这种改善都是暂时性的,一旦戴上适合的屈光度数眼镜,大脑会自动调整回正常的清晰范围。
如果家长轻信了这种改善效果,忽略孩子真实的屈光状态,很容易耽误视力矫正。不仅有可能导致孩子度数攀升,还可能造成双眼视功能出现异常。
近视形成不可逆
延缓发展是关键
角膜塑形镜真的OK吗?
我们先聊聊为什么近视。实际上就是随着人的眼球前后径逐渐变长,或者角膜或是晶状体曲率增大,它的对光线的折射力就变大,使得本来应该落在视网膜上的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而视网膜上的物像变模糊了,这就是近视。配戴角膜塑形镜以后,可以达到改变角膜形态的目的,促使角膜中央光学区变平坦,旁中心区变陡峭,从而在角膜表面形成凹透镜的形态,使焦点呈现在视网膜上,类似于激光手术的原理。佩戴角膜塑形镜有两大目标⑴夜间佩戴塑形镜,白天无需佩戴任何眼镜,裸眼视力清晰,达到无近视的效果。⑵佩戴ok镜后,周边形成近视性离焦,激发眼球自我调节,有效遏制近视发展较快的情况,延缓眼轴增长,降低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发生几率。角膜塑形原理,如下图:角膜塑形镜是利用眼睑的压力,使得镜片压迫角膜表面的角膜上皮细胞和泪液层,使得角膜表面曲率变平坦,从而改变视力。以下三步,让角膜塑形镜很OK!
01严格筛查不是每个人戴角膜塑形镜都合适,先进行电脑验光、裂隙灯检查、眼压检查、角膜曲率、主觉验光、角膜地形图等至少16项检查~YES
NO
注意
一般来说,OK镜适合于:
①近视的度数低于度的近视患者②散光低于度的规则性散光患者③年龄大于8岁且有意愿配戴OK镜的人④角膜形状和厚度符合条件
一旦发现有以下情况,就不适合戴:①眼部有炎症或感染②弱视、假性近视③有眼病、外伤、眼部异常影响角膜或周围组织④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影响眼部健康⑤有严重过敏者,对眼镜护理液过敏⑥严重眼干02规范护理按规范摘戴和清洗镜片,每天戴镜不少于8小时,不多于12小时,严重感冒、发烧等情况应停戴。除了戴镜和摘镜外,洗镜片也很有讲究,镜片凹面向上置于手掌心,滴3~5滴护理液,用食指或无名指指腹从镜片中央向外作放射状清洗。如果镜片不小心掉地上了,一定要重新清洗护理,避免感染哦。03定期复查配戴角膜塑形镜的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都应去复查,发现有任何不舒服,也应该告知医生。预约就诊
电话预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