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资料显示,在近视患者中有散光的顾客占到了40%以上,笔者在门店里做验光师时,发现其实不止40%,那么不妨想想,如果平时觉得没有那么多,或是不必配散光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制约了散光的验配?
首先就以往的了解来说,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不够详细之处请各位看官补充):
1,客人有散光,但从来没有配过,怕现在配了不适应;
2,验了有散光,但客人认为没有必要,所以取消了;
3,专业技术不够,不会JCC精调散光,所以不验散光;
4,使用视标检查时,问得不够明确,导致散光误判为没有。
其实以上几种都是我们没有把自己当做专业的验光师而形成的。像第一、二种,有听说过医生开了处方,然后听患者要求改处方的吗?自己都不把自己当一回事,别人眼睛里就更没有你了。第三、四种是我们在专业上要求进步去解决的。包括细致地去想想为什么会误判?
比如说,“E”视表,浅度散光在没有矫正前也有可能猜到开口方向的,所以在问诊时要注意问是看得见还是看得清?有没有重影或拖尾的现象。
其次,我们在引导顾客进行散光加入后的清晰度对比时,也应该有小窍门,让顾客通过对比来确定散光对其的影响到底有多少!
1,让客人用旧镜和有散光加入的试镜架进行看门店内的筒灯做对比(切忌对钻石灯),比较一下,有没有散开的光线?并提示客人:矫正散光会觉得看东西亮了,但是柔和的亮,并且是均匀的光晕。而不是矫正前刺眼的亮。如果客人感觉明显不同的,基本肯定是要配散光度数的;而客人感觉差异不大的或没有差异的,这部分客人可以不配散光度数;而仍有刺眼光线的,提示我们散光的精调还要重新做。
2,让客人进行新旧光度对比时,尽量不要看太远的物体,尤其在浅度散光,在6米外的实际清晰度差异不明显,所以我建议应该在2~3米范围内进行对比,可以在这个距离上通过让顾客看验光师,提示顾客对比新旧镜的感受:“有没有感觉变大和变近了?”并对顾客进行解释:“我们增加近视度数时,会随着度数加深变得越远越小;而散光矫正后,我们会觉得近和大了,是因为散光聚焦不好,所以看的东西都偏小和远,所以散光矫正很重要,可以让我们看得更真实,更清楚。”
通过这两种方法把散光的差异找出来,让顾客更真切地去感受。当然,这是适合在正位轴散光顾客的,如果是斜位轴,除了找差异让顾客体现好处的同时,还要和顾客沟通矫正前后会出现看东西变形明显的现象。
其实只要足够专业,保持良好的顾客沟通,与顾客之间建立信任的散光验配,一定会让顾客接受的!
觉得好的就点赞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