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和散光都是屈光不正的表现
散光跟近视的区别
近视: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如果不注意用眼、不保护视力的话,近视的度数会快速加深。
散光:无论眼睛如何努力看远近物体都模糊不清,而且看远处发光或者反射光的物体周围会有光圈,严重者甚至会出现重影、变形的状态。
度数一般比较稳定,不会出现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也很少出现度数减少的情况。
虽然两者有所区别,但是也会相生相伴,近视的人或多或少也会有散光的症状。
什么是散光?
散光是进入眼球的光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的眼,称之为散光。
医学上对散光的定义是:
眼在各条子午线的屈光力参差不齐,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由于眼球在各子午线上屈光力不等,不能聚集于一点(焦点),而是形成两条相互垂直的焦线。
散光可根据屈光情况分为不规则散光和规则散光。
规则散光:只要由角膜先天性异态变化所致。也有后天引起的散光,比如眼脸长针眼或粟粒肿,长期用眼姿势不良,引发散光并使散光度数增加。
不规则散光:主要由于角膜屈光面凹凸不平所致,如角膜溃疡、瘢痕、圆锥角膜、翼状胬肉等。
对于有散光的人来说,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扭曲变形、单眼视物重影、夜间视力较白天更差(区别夜盲)、视物时喜欢头颈倾斜、习惯性眯眼视物、视疲劳等症状。
眼睛有散光是种怎样的体验?
对于有散光的人来说,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扭曲变形、单眼视物重影、夜间视力较白天更差(区别夜盲)、视物时喜欢头颈倾斜、习惯性眯眼视物、视疲劳等症状。
而对高度散光患者来说,则常常是仅有视力模糊、头痛或视力疲劳等很轻或少见的症状出现,但当高度散光接近于全部矫正时,这些症状反而可能出现,这是由于剩下的未被矫正的轻度散光所致。另外,他们视物时常要将眼睛眯起来,以减少物像模糊的程度,并将所视物体移近,以期获得较大的视网膜像。
散光的症状
散光是如何形成的?
很多时候散光是天生的,生来就有。一般新生儿的散光度数较大,随着儿童眼球的生长发育,散光度数逐渐减小。但并不是所有人的散光都会消失,而且有近视的小朋友,可能在过程中还会伴随着散光度数的增加。
另外,散光也受到很多其他因素影响,角膜、晶状体、泪膜、瞳孔大小等都可能影响散光度数,还有就是经常揉眼睛和咪眼睛也会影响。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你长时间玩手机后,抬头发现看东西很模糊,但眨眨眼又能看清了。这是因为长时间睁眼影响了泪膜从而使散光变大(所以看东西模糊),而眨眼后泪膜恢复正常就又能看清了。
如何有效预防孩子眼睛散光?
散光的预防还得从从日常生活抓起,孩子散光跟平时的用眼习惯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下面我们就讲一下具体的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长时间玩手机、电脑,由于蓝光刺激很容易造成散光,孩子每次玩手机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玩电脑不超过30分钟,而且要尽量少玩游戏。
2.读书写字时光线很重要
光线切忌太强,避免光线直射眼睛,尽量选择柔和的灯光,挑选质量好的护眼球,而且光线要从孩子的左后方照射过来。
3.不要经常揉眼睛,少眯眼。
揉眼睛很容易造成角膜损伤,而导致不规则散光。散光者很多都喜欢眯眼,这种习惯有可能加重散光,所以散光患者尽量要正常的看东西,不要眯眼。
4.给孩子购买书籍时,一定要选择字迹清晰,大小适中的。
5.连续看电视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而且眼睛离电视屏幕的距离应该是电视屏幕对角线的6倍。
6.连续看书、写字的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
7.在学校时,课间休息时间走出教室,凝望远处绿色植物。
8.每天早晚可以分别望远10分钟。
9.多参加户外运动,不要整天呆在家中。
10.勤洗手,不随便用脏手接触眼睛,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散光是一种比较难恢复的视力问题,对于散光我们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散光防大于治!
了解更多详情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