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记者任磊磊
4月26日,智慧芽发布《中国知识产权年度调研报告》(下称《报告》)。《报告》调研分析,近三成企业已经从专利中获得了资产价值(包括许可转让收入和融资等);约四成企业涉诉,五年涉诉金额可达千万量级,营收百亿以上企业专利人员平均配置22人;近5成企业专利和研发人员配比约1:50。
近三成企业已经从专利中获得了资产价值
《报告》总结专利工作对于企业可以发挥七类价值:固化技术成果、防范经营风险、构建企业声誉、提供研发情报、限制竞争对手、获取许可转让收入、拓展融资渠道。七类价值又可以分为三个圈层,第一个圈层是专利的本体价值,第二个圈层是业务价值,第三个圈层是资产价值,将专利视作企业的一类独特资产,用于获取收入或者融资。
对比三个圈层的价值表现,专利在中国企业发展中的价值正沿着圈层向外拓展。包括固化技术成果和防范经营风险在内的本体价值应用范围高达87%和76%,包括构建企业声誉、提供研发情报、限制竞争对手在内的业务价值也有60-80%覆盖范围的多元化应用,作为许可转让收入和融资渠道的资产价值也有28%和30%的应用范围。(见图1)
图1:专利工作七大类价值有不同的应用广泛性与企业重视度
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助理王玉柱认为,“近年来企业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的提升是空前的,部分初创企业来找我们洽谈技术转移时,就会有专业的专利律师来沟通专利质量情况、运营风险如何,这在五年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专利所发挥的价值与企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根据《报告》调研结果,对比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七大价值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此消彼长,承载不同的历史使命。
对于初创期的企业,尤其重视专利的声誉价值、变现价值以及融资价值。初创阶段企业尚未跑通商业模式而缺乏充足收入来源,面临迫切融资需求而缺乏融资渠道,专利资产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拓展了资金和资本。跨越初创阶段后,资产价值不再凸显,对资产价值的应用从40%以上普遍下降至30%以下。
伴随企业成长,提供研发情报的价值和防范经营风险的价值不断凸显。从初创企业一直到上市企业,防范经营风险的价值应用范围从64%上升到85%,可见伴随业务发展壮大,企业普遍希望通过积极运用专利武器保护业务不受损害;而提供研发情报的价值应用范围从77%上升到90%,可见伴随业务发展壮大,通过专利工具系统性掌握日益复杂的行业研发动向,也是日益迫切的诉求。
此外,对比非上市企业和上市企业,上市公司对专利价值有更完整的认知和应用,专利各类价值在上市公司中的应用程度全方位高于非上市公司。(见图2)
图2:专利工作七大类价值有不同的应用广泛性与企业重视度
以联想为例,联想集团中国专利总监陈羽在接受《报告》访谈时表示:“联想定义专利工作的四重价值:一是保护公司业务:最小化其他专利持有者对联想业务的影响,保护公司收入和利润;二是保护创新成果:固化成果、阻止抄袭;三是储备技术能力:为联想目前不涉猎的业务提前做好充足的技术布局和储备;四是展现创新实力,通过无形资产为公司提升声誉。在联想业务发展不同阶段和不同业务单元,专利工作明确不同的专利价值,聚焦不同的工作重点。”
本次《报告》调研面向中国近家科技创新企业中的知识产权相关决策者。样本企业以科技创新密集领域为主,在行业分布和规模分布上较为均衡,有较好的代表性。样本企业在行业上涵盖所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门类,在规模和发展阶段上涉及初创、早期、拓展阶段以及上市或非上市成熟企业等不同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