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视光,菁英集结,名师荟萃,大咖云集”,年6月19日,由北京眼视光联盟主办,医院眼科承办的北京眼视光联盟第一期角膜塑形镜验配病例分享会落幕。各位讲者精意覃思,旁征博引,引人深思。
北京眼视光联盟首届角膜塑形镜验配病例分享会特别邀请到具有丰富角膜塑形镜验配经验的视光大咖担任点评专家,包括:医院王凯教授、医院荣蓓教授、北医三院吕会斌主治医生、远程视觉郭曦副主任、医院宋红欣教授、医院王红星主任、北京海淀区妇幼保健院陈巍主任、医院余继锋副主任医师、华润眼科事业部姚晶磊主任。
难点、疑点、知识点在临床工作中,如果面对高散光薄角膜的低龄儿童,你会考虑圆锥角膜吗?
如果伴随高度散光的高度近视的低龄儿童,你会如何去挑选角膜塑形镜呢?
如果是角膜平坦但近视度数偏高的孩子,你验配角膜塑形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遇见“中央岛”,如何见招拆招呢?
在戴镜过程中,孩子视力波动较大,你会做哪些思考与处理?
角膜点染、浸润问题,如何“安全妥当”处理?
此外,先天性白内障术后使用角膜接触镜与植入人工晶体的差异在哪里?哪个更推荐呢?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看看各式纷呈的病例与大咖们精彩的点评吧!
高散低龄,秉轴持钧任东伟医生
任东伟医生分享了“一例大散光、薄角膜被外院误判成圆锥角膜”的病例:足月顺产男性患儿8岁,自幼发现散光,年外院诊断为“双眼圆锥角膜”(右眼Kmax52.3D,Thinμm;左眼Kmax50.9D,Thinμm),嘱半年复查地形图,建议做角膜交联术。那么,对于“双眼圆锥角膜”的诊断是否成立呢?是否建议做角膜交联呢?任医生对此也很是疑问。在圆锥角膜的诊断标准中,必要条件是:后表面的膨隆、角膜厚度的分布异常、非炎性的角膜变薄,并且最好是用Scheimflug式角膜地形图或者OCT做检查。随访过程中,任医生发现患儿虽然角膜前表面曲率较大,但是后表面高度正常,且随访3个月、6个月后,角膜形态、曲率变化不大,角膜生物力学测量(Corvis)CBI0.5,故最后诊断为“双眼可疑圆锥角膜,双眼薄角膜”,嘱患儿避免揉眼,3-6个月复查角膜地形图。
专家点评:圆锥角膜的发病一般由后表面开始,角膜地形图前表面的曲率是获知角膜各点形态后可以拟合出一个与角膜最贴合的球面,该球面就是最佳匹配球面(BFS),反映出角膜前表面与BFS的差异,其为数学计算得到的一个结果,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考虑。
郑珊珊医生
面对“近视-5.0D,散光-3.25D的8岁儿童”,外院验配失败的病例,我们该做哪些思考呢?郑珊珊医生在仔细分析病例资料后,选择使用双矢高的CRT-E来进行尝试验配。在验配过程中发现,虽然静态评估良好,但是动态评估中出现镜片向鼻侧偏位及明显的垂直方向的荧光逃逸。通过增加垂直矢高与改变边翘,尽量做到“着陆区度封闭”,获得较好的验配效果。
专家点评:大咖们对于郑医生的细致认真高度赞扬,美中不足的是考虑到患儿年龄较小、度数较高,建议将BC(基弧区)调小、联合使用低浓度阿托品,以提高近视控制效果。
平坦角膜,OK镜也OK唐涛医生
左丽莉医生
唐涛医生和左丽莉视光师分别分享了平坦角膜验配CRT的病例。角膜塑形镜基本原理是通过压平中央角膜减少近视,在旁中央区域形成负压吸引环维持该压力,并以此形成一个离焦环,以延缓近视的增长(可能的离焦理论)。那么,如果度数过高,角膜过平,均无法形成足够的压力控制近视。
专家点评:对于压力不够的平角膜,可以通过放平BC,增加RZD,增加整体矢高以获得较好的裸眼视力。此外,不可忽视的是,试戴后的准确片上验光对于指导最后的定片举足轻重,对于高度数者,我们期待的片上验光可能根据度数不一,会达到+1.25D到+1.50D,对于角膜平坦者,我们也期待较高的片上验光度数,以获得良好的视力。
审思明辨“真”与“假”,铲平“中央岛”魏航医生
魏航医生讲述自己在验配角膜塑形过程镜中,患儿早期出现“中央岛”,对此进行收紧垂直方向,采用双轴设计的镜片后,中央岛消失。
专家点评:在塑形镜验配中,我们要区分“真”“假”“中央岛”,并且学会去根据不同的原因处理“中央岛”。角膜塑形镜的塑形过程是从角膜中周部逐步往中央过渡的过程,其负压吸引的力量也是从中周部开始,当其与角膜作用力量一定后,此时如果角膜中央有部分受力不均匀,成为”遗留块“,也就成为”中央岛“,即角膜塑形后角膜地形图上表现出来的在角膜中央区域出现的”岛屿“形状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切线差异图来鉴别中央岛的真伪,如果中央岛的曲率比该位置塑形前的角膜曲率陡峭+0.5D以上时,则可能是由于矢高过高导致的真性中央岛,需要调整。
析毫剖厘,深中肯綮,解决角膜点染范玉琢医生
范玉琢医生分享了一例高度数患者的整个CRT验配流程,在患儿戴镜一周后,发现双眼角膜中央点染,镜片矢高不够、荧光素下方逃逸,通过增加RZD,并微调边翘,获得了满意的验配效果。范医生总结了角膜塑形镜患者角膜中央点染常见的三种原因:镜片整体矢高不足时,镜片与角膜中央接触;镜片整体矢高偏高,配适偏紧,缺少泪液交换;镜片合适,但患者自身眼表状况不好,泪膜不稳定,泪液分泌量少,泪液交换减少。针对每一种情况,我们都需要思前顾后,仔细斟酌。
自红兰医生
自红兰医生的病例较凝重:一位已配戴4年半的18岁角膜塑形镜患者,出现角膜浸润后,不能及时随诊,尔后转诊并强调停戴、遵医嘱用药角膜恢复。不由感慨,幸运为“无菌性角膜浸润”,也处理及时,患者配合良好,方得角膜平复。
专家点评:对于“老人”,我们也不能忽视随访的重要性,角膜点染问题在配戴2-3年者出现较多,可能与角膜知觉降低有关。在配戴过程中,如果出现较重的角膜问题,停戴是必须的。如果在处理第10天,仍不见好转,最好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此外不要忽略家族史的询问,特别是风湿、类风湿等疾病,可能患者本身会有泪水分泌的问题。
视力波动,勿忘“双眼视功能”靳惠医生
靳惠医生分享了“塑形中期单眼视力波动原因分析”的病例。患儿屈光参差(OD-1.75D=1.0,OS-5.25D=1.0),左眼间歇性外斜视(worth4dot:双眼复视;同视机检查:右眼注视:-17°),在与患儿家属充分沟通后,选择用角膜塑形镜进行近视防控干预。在患儿配戴塑形镜后,左眼外隐斜增大,检查患儿视功能:双眼调节异常。予家庭视功能训练6个月后,worth4dot正常。
专家点评:该病例较复杂,为何配戴塑形镜后会加重外隐斜仍需要结合文献去分析其中缘由,在临床中会遇到,验配角膜塑形镜,塑形效果良好,但是视力总不达最佳,此时需要检查双眼视功能,部分孩子通过调节灵敏度的训练,视力会有提升。
先白术后,角膜接触镜VS.IOL植入李偲圆医生
先天性白内障是造成儿童失明、形觉剥夺性弱视及视力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约占儿童致盲性眼病的10%。其治疗主要通过手术方式,术后的屈光矫正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