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长在眼睛上的ldquo翅膀

“翅膀”一词,总是让人联想到很多美好的事物,比如天使,比如飞翔......人的背上长不了翅膀,但眼睛上却能长出“翅膀”呢!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们来聊聊这眼睛上的“翅膀”——用眼科专业语言叫“翼状胬肉”。

1.什么是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它是一种开始于角巩缘的三角形、状似昆虫翅膀而得名的纤维血管组织,取代了正常的角膜上皮。它通常被视为是一种异常的结膜组织,在角膜缘突破了正常的角膜上皮屏障,生长覆盖于角膜表面。

2.翼状胬肉形成原因?

1、长期暴露于烟尘、风沙、日光下,受冷、热刺激,结膜结缔组织变性增生,肥厚的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由球结膜向角膜表面侵袭;

2、饮食、情绪等,使脏腑失调,邪热上攻于目,血滞于此而发病。若眼裂部位常受风沙、烟尘或阳光等刺激,可加速胬肉的滋生与发展;

3、另外翼状胬肉与眼内直肌的节制韧带发育过强及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3.翼状胬肉的危害

翼状胬肉除了影响美观,还可导致眼部不适、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等。患病初期患者多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如眼部刺激症状发红、干涩、异物感等,并可能因为急性炎症而加重或引发干眼症等不适,影响患者生活;当侵及角膜时,由于牵扯而产生散光,或因胬肉伸入角膜表面,遮蔽瞳孔而造成视力障碍,严重时可不同程度地影响眼球运动。

4.翼状胬肉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1.预防: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太阳镜或者防护镜。

2.抗炎药:甾体类和非甾体类,可减轻局部炎症,但不能阻止其发展。

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率较高,但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胬肉术后复发的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手术适应症:

1.侵犯视轴而影响视力。

2.引起散光,胬肉侵入角膜大于3.5mm可引起1.0D或以上的散光。

3.发生复视:多见于粘连严重的复发性胬肉。

4.炎症反复发作:因局部炎症而反复出现充血、异物感、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

5.形态异常:出现囊样改变或呈恶性改变,宜手术切除,通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翼状胬肉切除伴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

手术方式:

1.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适应于翼状胬肉侵入角膜较多,且为进行性胬肉或接近瞳孔缘威胁患眼视功能者。此种手术方法操作亦较简单,手术时间相对较短。

2.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移植术:适应于翼状胬肉较大且较充血肥厚、生长较快者,或翼状胬肉切除术中结膜缺失较多者。将胬肉切除后,从健康的角膜缘取一块带有干细胞的结膜组织,移植到切除部位,形成正常的角膜缘功能,术后复发率就减小到1%以内,给广大翼状胬肉患者带来福音。

3.在病灶涉及范围比较广的情况下,还可采取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

5.翼状胬肉术后应注意什么?

1.两周内勿用力揉搓术眼,避免头部的剧烈运动及用力咳嗽或打喷嚏或者大声说笑。

2.术后三个月内避免过度活动和重体力劳动。

3.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眼睛过度劳累,保持充分睡眠。

4.尽可能避免烟尘、风沙等因素的刺激,如需长期户外工作,应佩戴防护眼镜加以保护。

图文:眼科程玉梅

编辑:侯晓伟

审核:李殿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cshunjie.net/syzz/865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