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岗区李阿婆的“白眼仁”上长满了像爬山虎一样的赘生物,眼睛经常红,并且还在逐渐变大,已经长到黑眼球快到中间了,老人的视力也有明显的下降。
医院眼表角膜病科晏艳霜主任对此指出,这种像“爬山虎”一样遍布眼睛的赘生组织,是一种眼科疾病,被称为“翼状胬肉”。很多人最初的症状就是有点红血丝,不易引起注意,等到出现视力模糊,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失明的时候,治疗的难度就非常大了。
晏主任强调,翼状胬肉在户外工作者中发病率比较高,可能与眼部长期受到风沙、烟尘、日光、花粉、或冷、热等过度刺激和紫外线的照射密切相关。过去常认为,翼状胬肉是老年人常见的眼病,但是工作过度劳累、睡眠不足和结膜的慢性炎症也是翼状胬肉的主要诱发因素。近几年,年轻白领使用现代化电子产品较多,他们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显示器,长期盯屏幕,眼球就处于亚健康状态,从而导致干眼症、结膜炎等翼状胬肉的诱因,继而诱发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初发时,患者多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但当胬肉逐渐生长,伸展至角膜时,会由于生长的牵扯而产生散光;当胬肉伸入角膜表面,继续生长至遮蔽睡孔,就会造成视力障碍,甚至失明。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翼状胬肉一旦形成,药物治疗就失去效果,仅能起到有限的改善症状或延缓病程的效果。因此手术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唯一有效的方法。
目前翼状胬肉手术方式有很多种,但是传统的手术方式只是进行了单纯的切除,这种单纯的切除手术虽然比较简单方便,但是复发率非常高,二次手术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严重者还可引起角膜发炎,影响视力,所以一般不建议用。晏艳霜主任说,广州爱尔眼科采用显微镜下切除翼状胬肉加自体干细胞移植术,疾病的术后复发率大大降低,并且手术切除干净,创面光滑无痕。是目前最为安全、理想的手术方法。
简单说来,就是在切除了胬肉后,再取一块正常的结膜组织,去修补被切除的异常结膜组织。切除胬肉使角膜光滑,无角膜小靥,就不会形成泪液池和泪液潴留,也就将复发的因素降低到最小限度,而且自体结膜移植,消除了产生新生血管的刺激因素,从而阻止了翼状胬肉的复发。晏主任提醒,手术后一周内不要揉眼睛,用力揉眼睛或者洗脸时过于用力碰到了眼睛,会使移植的结膜瓣脱落,手术后还要滴一段时间眼药水,进一步降低复发几率。
在预防翼状胬肉方面,应尽可能避免烟尘、风沙及阳光刺激,注意眼部卫生,患沙眼或其它类型结膜炎应及时治疗,外出建议戴上防紫外线眼镜,避免过于强烈的阳光刺激眼睛,同时应注意睡眠充足,生活规律。
晏艳霜
副主任医师
眼表角膜病科主任
军队科技创新奖获得者
从事眼科临床25年,积累了丰富的眼科临床经验,具有灵活的手术技巧。擅长治疗眼表疾病、角膜病、泪道疾病等综合眼科疾病,尤其在干眼症领域有经验丰富并形成自己独到的体会和见解,成为国内最先开展干眼疾病特色诊色治工作的领衔专家之一。先后在眼科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发表专业论文十多篇,荣获军队科技创新奖。年在广东省内眼科率先开展泪道微创手术、鼻腔内窥镜下DCR手术。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