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有两层窗户,因为我扛着一副眼镜。作为一名资深的近视眼玩家,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开始戴眼镜,近视眼的经历太曲折,且饱受其害。小的时候,特别喜欢读故事书,我的父亲也是常年订的报纸,喜欢读报,或许我读书的习惯就是来源于父亲。过年的压岁钱,都会在假期的时候,跑到县城的新华书店买很多书,《夜通话》《安徒生童话》《阿凡提》《伊索寓言》,甚至把《十万个为什么》全套丛书都买回来了,当时压岁钱不够,还是父母支援,记得那是90年代,一套《十万个为什么》要多元人民币,那还是万元户的年代,元不是小数字。酷爱读书,不是近视眼的理由,不能把近视眼的责任推卸给读书。小学的时候,我有一个非常不好的读书习惯,农村睡炕,我喜欢晚上在被窝里看书,炕沿上摆一溜三四个苹果,都是母亲帮我洗好的,一边啃苹果,一边看书,啃完苹果看完书,接着睡觉。那个时候没有白炽灯,只有灯泡,那种光线下看书,很伤眼睛。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整个小学阶段,眼睛近视了,牙齿也坏了,原因是啃完苹果不刷牙。眼镜是小学四年级戴上的,但其实之前就已经近视了,印象里已经不记得这个世界清晰的模样了。记得小学有一次学校组织郊游,沿着乡村道路徒步,到一座山脚下,再返回学校,那次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因为一个人贪玩儿,被大部队落下了,举目四望,发现远处都是模糊的,好在耳朵好用,循着人声,狂奔了一段路,追上了大部队。那个时候,心里还没有近视眼的概念,因为班里没有人戴眼镜,近视眼是啥?四年级的时候,小学被作为希望工程重建了,从平房搬进了教学楼,教室变大了,学生也多了,坐在教室后排,居然看不清黑板上老师写的字,才被老师告知,应该是眼睛近视了,让去配眼镜。村里面有一家眼镜店,老板给我验了光,试了几个度数的镜片,但还是看不清楚,然后继续加高镜片度数,头都晕了,还是感觉模糊。。。之后的几年去县城里配眼镜,才知道世界上除了近视,还有个叫做“散光”的东西。我的眼睛,被错误的配镜伤害了大概三年的时间,视力直线下降,每年下降度,直到去县城配了正确的加散光的镜片,才止住了。小学里还干过恐怖的傻事,忘记从哪里听到的传闻,近视眼是因为眼睛里有细菌,太阳照射可以杀菌,所以曾经直视过中午的太阳。。。愚昧无知,真的会害人呐。心中一直有一种自信,有一种期待,或者说是暗示,幻想,认为自己的近视眼会在某天自己好了,不需要手术。也不知道这种自信是哪里来的。————————————————————————————————————————我和媳妇都是高度近视(大于度即为高度近视),根据西医的说法,我们的孩子,大概率也会近视,高度近视会遗传。所以老大年出生后,我们特别小心,一直注意保护他的视力,电视控制的很严,手机更是不让碰,老大的视力一直保持到年初,也就是新冠疫情之前。疫情之前的春节,在四川外婆家,还能看清高空的飞机,回到青岛,就开始了新冠疫情,老大一年级下学期的课程,改为在家网课,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再抬头,天上的飞机就变模糊了,医院做了专业检测,真性近视,一只度,一只度,还伴有散光。总结一句话:一场新冠疫情,大意失荆州,老大近视扛上了眼镜。从此,我们迈上了漫漫长征路,为了老大的视力防控,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现在看,这些努力没有白费,一年过去了,再次去检测视力,视力没有下降,防控的比较好。现在需要好好总结梳理一下,争取把这些经验和心得用在老二闺女身上,让闺女灵动的大眼睛,远离近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