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市中西医眼科主治医师林成敏
12
林成敏眼科
硕士学位,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专业,擅长青少年屈光不正的预防与矫治,小儿眼表疾病,白内障,眼底病,角膜病等治疗。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下午
“听说眼镜越戴度数越深……”在戴眼镜这个问题上,家长们总是心存疑惑:眼镜到底该不该戴,对近视有好处还是坏处?孩子近视度数越来越严重,难道真的是戴眼镜惹的祸?
市中西医眼科主治医师林成敏表示,只要眼镜度数配准了,度数加深不是戴眼镜造成的。相反,如果不戴眼镜,由于看不清物体,容易视疲劳,更容易导致近视度数加深。另外,如果是近视、远视或散光,伴有弱视的孩子,戴眼镜是治疗弱视最好的方法,不戴眼镜反而会让其错过治疗的好时机。
什么时候应该进行矫正?
据林成敏医师介绍,屈光不正是近视、远视以及散光的统称,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目前,屈光不正的矫正方式主要有佩戴框架眼镜、软性或者硬性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和激光手术治疗。
近视
低于度为低度近视;~度为中度近视,大于度为高度近视。
林成敏医师表示,出现大于度的近视的学龄前儿童以及学龄期儿童如果出现近视症状,需要进行屈光矫正。若无症状,可暂时观察,每6个月复查。
症状包括比如看东西不清楚、眯眼、歪头看东西等等。对于视力下降较敏感且有症状的儿童,任何度数的近视屈光不正,均需矫正。
一般建议每6个月复查,复查时发现度数变化超过50度,建议更换眼镜。如果度数变化只有25度,但是引起矫正后的视力下降,那么也建议更换眼镜。
远视
低于度为低度远视,~度(含度)为中度远视,高于度为高度远视。
对于3~10岁儿童来说,低度的远视如果没有造成视力下降,可以复查观察。对于中高度林成敏医师建议,远视的3~10岁儿童来说,需要进行光学矫正。一般认为,远视大于度,必须进行屈光矫正。10岁以上儿童如为低度远视,通常不需要屈光矫正,如为中高度远视,通常需要进行屈光矫正。
一般建议每6医院眼科进行复查,远视伴有双眼视功能异常、斜视或者弱视者,建议每3个月一次,重度弱视建议每月复查。定期的复查对于远视的儿童非常重要,尤其是伴有斜视或者弱视的儿童。
散光
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大于度的顺规及逆规散光,大于度的斜轴散光需配镜矫正。一般散光都会跟近视或者远视同时出现,这时候可以一起矫正。
一般建议每6医院复查,如伴随斜视或弱视,建议每3个月复查,重度弱视建议每月复查。散光同样也有可能造成弱视,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调整镜片以及处方,促进视力恢复。
林成敏医师表示,对于儿童来说,框架眼镜仍然是目前最为安全有效的矫正方式。除了框架眼镜之外,还可以选择软性或者硬性角膜接触镜,即隐形眼镜。
配戴隐形眼镜没有年龄的限制,但在控制近视进展方面,相比框架并没有什么好处。中小学生的近视、散光度数不稳定,变化较快,且自理生活能力差,容易发生眼球感染,对学生来说,最好配戴框架眼镜。
此外,角膜塑形镜是一种控制近视增长、摆脱框架眼镜的非手术的理想方法。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使用方便,夜间睡眠时配戴后,能降低近视的度数,早上摘下镜片后,可以获得清晰的视力并保持一天。相对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可以控制32%~63%的眼轴增长量,进而控制近视增长。但费用较为高医院复查,家长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预防近视,这个方法最有效
林成敏医师提醒,对于尚未近视的儿童,增加户外活动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方法之一。研究表明,每天2h或每周10h的户外活动,由于孩子在户外强光暴露,能有效降低近视的发病率。虽然户外活动对控制近视增长的效果不明显,但对于已经近视的儿童,多进行户外活动至少减少了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也是保护眼睛的好方法。
此外,在孩子看书、写作业或者玩电子产品的时候,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以下几件事:
坐姿
坐姿端正,胸部离桌缘一个拳头,眼睛离书本一尺(约33.33cm),握笔时,手指离笔尖一寸(约3.33cm)。
环境
首先不要在晃动的状态下(如坐车时、走路时)看书、手机。其次要营造护眼的室内环境,照明标准均匀,不过亮、不过暗。
时间
美国眼科学会提倡「20-20-20」的用眼习惯,近距离用眼20分钟以后,留出20秒时间远望,远望20英尺以外的视标。
看电视和看书可以持续半小时再远望几分钟,看电子产品就建议20分钟后停下来,让眼睛休息。年纪越小,越该少看近物。
参考资料:《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