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缺损不要让你的视界染上黑

通常提及视功能检查,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视力。我们平时所用视力表主要检查的是中心视力,即检查视网膜黄斑区中心凹视敏度,从而可简单迅速地了解到视功能的初步情况。但其实视功能检查包括视觉心理物理学检查和视觉电生理检查两大类。视觉心理物理学检查又细分为视力、视野、色觉、暗适应、立体视、对比敏感度等检查。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视野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视野

视野(visualfield)是指眼向前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锐度。

距注视点30°以内范围的视野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范围的视野称为周边视野。

视野的作用

和视力一样,视野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视野狭小者不能驾车或从事较大范围活动的工作。

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视野半径≤10°者,即使视力是正常,也属于盲。

视野范围

(1)正常视野范围:用白色3mm直径的视标检查周边视野的正常值为:上方55°,下方70°,鼻侧60°,颞侧90°。生理盲点的大小和位置因人而异。

(2)病理性视野:在使用范围内,除生理盲点外,出现任何其他暗点均为病理性暗点。

视野损害的危害及相关疾病

许多眼病及神经系统疾病都可引起视野缺损,不同的眼病、不同部位的神经系统疾病所造成的视野缺损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视野检查对青光眼、眼底病、视路和视中枢疾病的诊断都极为重要。

视野损伤主要分两大类:

(1)向心性视野缩小:常见于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晚期、球后视神经炎(周围型)、周边部视网膜脉络膜炎等。还有癔性视野缩小,有颜色视野颠倒、螺旋状视野收缩等现象。

(2)偏盲:以注视点为界,视野的一半缺损称为偏盲。它对视路疾病的定位诊断极为重要。包括:

●同侧偏盲:多为视交叉以后的病变所致。有部分性、完全性和象限性同侧偏盲。部分性同侧偏盲最多见,缺损边缘呈倾斜性,双眼可对称,也可不对称。

上象限性同侧偏盲,见于颓叶或距状裂下唇的病变。

下象限性同侧偏盲,则为视放射上方纤维束或距状裂上唇病变所引起。

同侧偏盲的中心注视点完全二等分者,称为黄斑分裂,见于视交叉后视束的病变。

偏盲时,注视点不受影响,称为黄斑回避,见于脑皮质疾患。

●颞侧偏盲:为视交叉病变所引起,程度可不等,从轻度颞上方视野缺损到双颞侧全盲。

●扇形视野缺损:

①扇形尖端位于生理盲点,见于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或缺血性视盘病变;

②扇形尖端位于中心注视点,见于视路疾患;

③象限盲:为视放射的前部损伤;

④鼻侧阶梯:为青光眼的早期视野缺损。

●暗点:

①中心暗点:位于中心注视点,常见于黄斑部病变,球后视神经炎,中毒性、家族性视神经萎缩等。

中心暗点

②弓形暗点:多为视神经纤维束的损伤,常见于青光眼、有髓神经纤维、先天性视盘缺损、视盘玻璃膜疣以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

弓形暗点

③环形暗点:见于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等;

环形暗点

④生理盲点扩大:见于视盘水肿,视盘缺损,有髓神经纤维,高度近视眼。

常用的视野检查法

对照法:此法以检查者的正常视野与受试者的视野作比较,以确定受试者的视野是否正常。具体步骤为检查者与受检者面对面而坐,距离约1米。检查右眼时,受检者遮左眼,右眼注视医生的左眼。而医生遮右眼,左眼注视受检者的右眼。医生将手指置于自己与患者的中间等距离处,分别从上、下、左、右各方位向中央移动,瞩受试者发现手指出现时即告之,这样医生就能以自己的正常视野比较患者视野的大致情况。此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需仪器。缺点是不够精确,且无法记录供以后对比。

平面视野计:简单的中心30°动态视野计

弧形视野计:简单的动态周边视野计

视野计:半球形视屏投光式视野计,为日后各类视野计的发展提供了刺激光的标准指标。

自动视野计:电脑控制的静态定量视野计,有针对青光眼、黄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特殊检查程序,能自动监控受试者固视的情况,对多次随诊的视野进行统计学分析,提示视野缺损的进展情况。

Amsler表:用于早期黄斑病变的检查及其进展情况或测定中心、旁中心暗点。

定期检查,预防疾病

现代的视野检查实现了自动化、标准化,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使结果更精准。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定期查视野,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双眼受累者也可以经常遮住一只眼,看另一眼视野缺损的范围有无改变,以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总之,视野缺损和视力损伤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对患者而言,会造成巨大的痛苦和损伤,也会加重家庭亲人的负担。视野缺损问题,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如果感觉到眼睛有不适症状例,如固定不动的黑影遮挡时,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向专业的眼科医生寻求帮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cshunjie.net/syyq/772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