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前沿丨一种治疗高度角膜散光的新术式针

背景导读

“便捷、低成本、仅需高超的缝线技术,针状瞳孔成形术(PPP)这种创新的术式为许多角膜散光患者带来了改变,小孔径光学的创意不仅简单,而且在高度散光的情况下也效果卓然。”

PPP的理念不难理解,小口径瞳孔使光学通路的光线汇聚过程变得简单,而且在高度散光的情况下可减少散光导致的光线散射,具有视觉优势。然而,PPP的手术步骤对于手术医生的操作技巧和经验掌握具有较高的要求,往往需要医生花大量的时间学习和实践。PPP术式的主要创始人、来自Dr.Agarwal’s医院和眼科研究中心的AmarAgarwal教授,及其合作者、来自荷兰创新眼外科研究所的JackS.Parker教授与大家分享了PPP的操作技巧,帮助大家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独立开展手术的能力。

散光的形成与PPP手术的临床应用

散光是指眼在各条子午线的屈光力参差不齐,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不能聚焦于一点。Alpha角(即视轴与光轴之间的距离)和Kappa角(瞳孔轴与视轴之间的距离)与散光的发生有关。光衍射效应也参与散光形成,即当瞳孔直接小于1.5mm时,自然光线弯曲成波形进入眼内。史泰-克劳福德效应(Stiles-Crawfordeffect,SCE)是光感受器的一种光学特性,它指的是视锥细胞的方向敏感性。此外,散光还与视锥细胞及视杆细胞的作用功能相关。PPP是近年来治疗严重角膜散光的一种有效方法,其问世,基于多项技术的升级变革。自从McCannel教授开创虹膜缝合技术,Siepser教授在其基础上改良创新,国际上有许多学者在这一领域开创了先河。如Ogawa教授带来了环扎术,IkeAhmed教授创立了McAhmed缝合技术,PriyaNarang创新性地发明了四环单结瞳孔成形术,由此为PPP的问世奠定了重要基础。目前针孔人工晶体在全球许多地方都逐渐普及,但在部分地区还没有获得FDA的批准,考虑到该手术较好的临床效果和患者的实际需求,AmarAgarwal教授发明了一项通过缝合虹膜产生针孔大小的瞳孔,自然重建针孔视觉通路的最新技术。最早发表的关于该手术技术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许多眼科专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tcshunjie.net/syyq/878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