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医生,快快快,我的眼睛出血了,好红好可怕啊!快给我看看是怎么回事吧!”眼科门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医院,经医生检查后,告诉他/她是球结膜下出血,问题不大时,患者往往都不放心,总会反反复复向医生确认需不需要行打针或吃药等治疗,医生总是需要多番解释,才能消除患者的顾虑。下面小编将围绕患者最常问及的几个问题一一进行解答~
什么是球结膜下出血呢?
球结膜下出血是由于球结膜下血管破裂或其渗透性增加而引起。由于球结膜下组织较为疏松,出血后容易聚集成片,外观上看起来非常鲜红,很具视觉冲击力。由于一般不伴随眼痛、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其他不适,患者多在照镜子时突然发现,往往都会被吓一大跳。
前方高能,慎点!!!
为什么会出现球结膜下出血呢?
球结膜下出血可由以下原因引起:剧烈咳嗽、呕吐、憋气及揉眼、外伤(眼外伤或头部挤压伤)、高血压、动脉硬化、肾炎、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等)、某些传染性疾病(如败血症、伤寒等)等。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球结膜下出血仅是症状,很少能找到确切的病因。
此类眼红与其他眼红有何不同呢?
球结膜下出血表现为局限的、片状的,且边界清晰的眼红,多不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及体征;
而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及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等疾病所致眼红,多为结膜充血、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界限不清,同时多伴随眼部分泌物增多、眼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及视力下降等不适。
应该怎么治疗呢?
一般情况下,出血会在7-12天内自行吸收;
早期72小时内可以用冰袋或者医用冷敷贴进行冷敷以减少出血;
而72小时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行热敷以加速出血吸收。
有哪些出血是需要警惕的?
如果反复发生结膜下出血,应该着重行全身检查以排查系统性疾病,找到出血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特别是老年人,应详细确认有无眼部、头部外伤史并测量血压、血糖及凝血功能检查,必要时行头颅CT检查,以防漏诊或误诊,耽误原发病的治疗。而本就有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等全身慢性疾病的患者,应该行眼底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视网膜或玻璃体出血,相较于眼表出血而言,眼底出血的危险性可就大多了。
医生提醒
总之,大部分球结膜下出血的患者均能够自愈,不要因为眼睛外观鲜红就以为很严重而自行购买眼药水或服用抗生素,不仅没有必要,还会对眼睛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噢~
看眼病,我们是专业的别忘了我们还有杀手锏呦本文专业顾问(